“不管疫情,先写论文”并不属实!中国疾控中心的争议论文,到底写了啥?
可能从没有一篇流行病学的论文
引起过如此之大的风波
昨天
一篇由中国疾控中心和各级疾控中心专家
发表的论文引发莫大的争议
文章结论表示,在12月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汉已经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疾病传播,即所谓“人传人”。该文一石激起千层浪,“疾控系统专注发论文隐瞒判断”等结论不断涌现,引发人们对于疾控中心工作的广泛质疑。
今晨
疾控中心发表声明
声明称,该论文所涉及的全部案例数据均是根据“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(包括15名医务人员)所做的回顾性分析”,且所有案例此前均“向社会公开”。
这意味着
▽
关于疾控中心“很早就知道人传人,但为了发论文隐瞒”的说法,并不能站得住脚
在昨天公布的学术文章中,未对数据回溯这一点做出足够多的说明,才引发了如此多的误会和讨论。
《武汉市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》
(1月24日 《柳叶刀》刊登)
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最早披露的临床特征数据。研究将疫情早期(截至1月2日)首批患病的4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将发病症状与死亡率量化并与其它传染病对比。
论文披露的关键信息在于: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病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,既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,也和此后的病例没有流行病学联系。事实上,最初4名感染的患者中,有3位并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。《科学》(Science)杂志随后(1月26日)刊文认为,华南海鲜市场或许并非新冠病毒的唯一发源地。
研究同时发现,大多数感染、死亡的患者是男性。发病时的常见症状为发烧(98%),咳嗽(76%)和乏力或肌肉酸痛(44%)。
《武汉市2019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99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》
(1月29日 《柳叶刀》刊登)
这篇在1月23号刊登的第一篇基础上,将临床病例拓展至99例(截至1月20日,样本选自武汉金银潭医院)。
研究发现,患病者在全年龄段分布,半数(51%)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,同时有50名(51%)患病者患有慢性疾病。入院时,大多数患者发烧或咳嗽,三分之一的患者呼吸急促。
就入院时间的数据来看,24日论文中的首批患者在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间发病住院;29日刊发的论文中,99份病例均来自1月1日至20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发病就诊的患者。
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动力学》
(1月30日 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》刊登)
披露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临床诊治数据,共计425份确诊病例(确诊时间截至1月22日)。
相比此前两份研究,这篇论文最重要的结论在于:2019年12月中旬以来,新冠病毒已开始人际传播。同时他们测算认为,现有患者平均将感染传给了另外2.2人,估计平均潜伏期为5.2天。
根据这份论文整理的疫情扩散与相关事件的时间轴(如下图所示),多数早期病例报告了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。从2019年12月下旬开始,与该市场不相关的病例数量明显增多,病例追查随即启动。从1月8日起,诊断试剂的跟进和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促使每日确诊数达到高峰。
单位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、华中科技大学、北京协和医学院、中日友好医院等,基本由北京、武汉两地学者共同完成。
由武汉金银潭医院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三所单位共同完成。
由中国疾控中心、武汉疾控中心以及湖南省、四川省、贵州省、安阳市、盘锦市等全国十余个省市的疾控中心的学者共同完成。 文章特别注明八位作者做出了同等贡献,即被视为共同第一作者。其中,排序第一的作者与通讯作者均来自中国疾控中心。
◢ 猜你想看↓↓↓
上海人,摒牢!一场聚会6人确诊,30人开会11人感染…这些前车之鉴不得不防→
武汉多家医院求助口罩不足,整容医院却拿到1.6万只N95?湖北红会回应→
重要:上海每户居民可预约登记后购买5只口罩!市政府发布会5大最新信息→
嘿,星标我们了吗?
“嗯,这篇正在看↓